集裝箱之父-馬爾科姆·麥克萊恩
在集裝箱被發(fā)明出來前,世界各地的商品貿易和運輸,是一個緩慢而艱難的過程。裝卸貨物依靠大量的搬運工人,碼頭從早到晚人潮涌動,貨物長時間堆積在港口倉庫,等到有空船到達,工人們便開始像螞蟻搬家一樣,將堆成小山的貨物裝進麻袋、桶、捆包或者板條箱中,一件一件搬運到船上。港口貨物的延誤和堵塞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,有時候甚至要花上一整個周來裝卸一艘船上的貨物。既費錢又費時。諸如此類的運輸方法沿用了好幾個世紀,直到“集裝箱之父”馬爾科姆·麥克萊恩(Malcom McLean)的出現(xiàn),徹底了點顛覆了這種傳統(tǒng)模式。
麥克萊恩的貢獻不僅僅是發(fā)明了集裝箱本身,他還開創(chuàng)了整個集裝箱物流體系。集裝箱運輸是一項系統(tǒng)工程,首先,巨大的集裝箱不可能像過去一樣依靠人力搬運,所以必須有塔吊等吊裝工具;另外,要高效流暢地運輸大批量貨物還需要港口、倉庫等一系列環(huán)節(jié)相互配合。麥克萊恩通過不斷地摸索和調整,不僅解決了用什么裝的問題,還逐漸建立起了一整套集裝箱運輸方案。
集裝箱在一段時間內里實現(xiàn)了驚人的發(fā)展。相繼出現(xiàn)了具備制冷、加熱或者氣調保鮮(通過調節(jié)集裝箱內氣體成分達到保鮮效果)等功能的新型集裝箱,不僅能進一步降低貨物損耗,也豐富了集裝箱可運載的貨物品類。同時很多人將集裝箱改造為住房、農場、魚塘甚至購物中心,將集裝箱的使用不在只限于港口碼頭,更大程度的增加了他的使用范圍,讓人類生活更便利。 (參考資料:百度百科Ta說)